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评定原则、基本要求、资源条件、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创建、评定和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Rur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Villa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2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DB34/T 1931-2013)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创建与评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总则部分
标准明确指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评定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传承”的原则,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弘扬传统文化。这表明在评定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1. 交通设施:要求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并设置完善的标识系统,方便游客识别方向。同时,停车场需满足一定规模,确保接待能力。
2.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卫生厕所、垃圾处理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要齐全且功能正常。特别是公共厕所要做到干净整洁,无异味。
三、环境卫生管理
对于环境卫生提出了具体标准,如村庄内不得存在暴露的生活垃圾,公共场所保持清洁,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此外,还特别强调了饮用水的安全性,要求所有村民都能饮用到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
四、旅游服务质量
1. 导游服务:导游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能够向游客提供准确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以及自然景观解说。
2. 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应急预案体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加强安全巡查力度等方面内容。
五、文化保护与发展
鼓励挖掘当地特色民俗风情,组织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同时也要注意妥善保存有价值的古建筑群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六、经济效益评估
最后,在综合考量上述各方面因素之后还需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收益情况进行评估,比如通过统计接待人次增长率、人均消费水平变化趋势等方式来衡量其成功与否。
以上就是关于《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DB34/T 1931-2013)中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