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监测方法、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都兰县及类似生态区域的农业害虫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Donlan Blunt-headed Moth and Gray Blunt-headed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 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为有效防控这两种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监测预警
1. 设置诱捕器:在田间设置性诱剂诱捕器,每公顷不少于4个。诱捕器应高于作物冠层50cm左右,并定期清理粘附的害虫。
2. 观测时间:从每年4月开始至10月结束,每周检查一次诱捕器,记录诱捕数量。当连续两周日均诱捕量超过5头时,视为害虫始发期。
二、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制度,避免与寄主植物连作。可选择禾本科作物或非寄主植物作为前茬。
2.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减少越冬虫源。
三、生物防治
1. 释放天敌:在害虫幼虫期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每公顷释放量不少于10万头。
2. 施用微生物农药:选用含苏云金杆菌制剂,按说明书稀释后均匀喷雾,间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续2-3次。
四、化学防治
1. 用药时机:当田间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钝额斑螟为10头/百株,灰钝额斑螟为8头/百株)时立即施药。
2. 药剂选择: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不得随意加大浓度。
3. 施药方法: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均匀喷雾,重点喷洒作物中下部叶片背面。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五、其他措施
1. 加强检疫监管:禁止从疫区调入相关植物及其产品,防止害虫扩散蔓延。
2. 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农户防治水平。
该规程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控体系,对于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