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中总硒的测定方法,即原子荧光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土壤中总硒含量的测定。
Title:Soil -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elenium -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X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207-2013《土壤 总硒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项青海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通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总硒含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样品应采用四分法缩减至约500g,然后将其研磨并通过2mm筛孔。对于进一步分析,还需将样品通过0.149mm筛孔。这一过程确保了样品具有代表性且适合后续检测。
分析步骤
在分析过程中,准确称取0.2g(精确到0.0001g)的样品置于1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并加入硝酸和氢氟酸进行消解。消解后的溶液需定容至50mL。为了校正空白值的影响,在制备试样溶液的同时还应制备一份试剂空白溶液。
测定条件
仪器的工作条件如灯电流、负高压等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标准建议根据仪器说明书调整这些参数以获得最佳测量效果。
结果计算
测定完成后,依据公式计算土壤中总硒的质量分数。公式如下:
\\[ X = \\frac{C \\times V}{m \\times 10^6} \\]
其中 \\( C \\) 表示从标准曲线查得的硒浓度(单位:ng/mL),\\( V \\) 是试液的体积(单位:mL),而 \\( m \\) 则为样品的质量(单位:g)。此公式帮助我们从测得的数据反推出实际样品中的硒含量。
精密度要求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标准对重复性和再现性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而言,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条件下连续两次独立测定的结果之差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而在不同实验室间由不同操作者所得出的结果之间差异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以上就是关于DB63/T 1207-2013《土壤 总硒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重要条文解读。遵循这些规定能够有效提高测定精度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