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阴山北麓地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的芥菜型油菜田杂草控制。
Title:Integrated Wee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Brassica Juncea Oilseed Fields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the North Slope of Yin Mount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78-2013《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麓地区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防控芥菜型油菜田中的杂草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杂草种类及危害评估
标准明确指出,在阴山北麓地区的芥菜型油菜田中常见的杂草主要包括狗尾草、藜科植物以及阔叶杂草等。这些杂草不仅与油菜争夺养分和水分,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因此,准确识别并及时监测杂草的发生情况是实施有效防控的前提条件。
综合防治策略
# 生物物理方法
提倡采用轮作倒茬制度,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特定杂草种群密度。例如,在芥菜型油菜收获后种植绿肥作物如紫花苜蓿或豆科植物,利用其覆盖作用抑制杂草萌发。此外,深耕翻土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手段,能够破坏部分深根性杂草的地下茎系统,降低其繁殖能力。
# 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药剂的应用需遵循安全高效原则。标准建议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除草剂品种,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施用。特别强调了对敏感作物的安全间隔期管理,避免因用药不当造成药害损失。同时,鼓励使用复配制剂以提高防效,减少单一成分长期使用带来的抗药性风险。
# 生态调控措施
建立健康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对于长期控制杂草至关重要。这包括保护和恢复田间自然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以及推广精准施肥灌溉技术,优化作物营养供给状况,从而间接削弱杂草生存环境。
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杂草密度下降率、作物产量变化幅度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等方面内容。要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取样工作,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结合年度气候特点调整后续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建议。它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理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组合,才能达到最佳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