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杂草综合控制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农牧交错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麦田杂草综合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Weed Control in Wheat Fields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81-2013《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农牧交错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种植小麦时有效控制杂草危害。以下选取了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以保护性耕作为主要耕作方式的小麦田杂草综合防控。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目标作物,强调了在特定生态条件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
2. 术语和定义
- 保护性耕作:指通过减少土壤翻动次数及深度,保持地表覆盖,以达到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结构等目的的耕作方式。
- 杂草综合控制:结合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化学药剂等多种手段,对小麦田内杂草进行有效管理的技术体系。
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使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相关措施。
3. 播种前准备
在播种前应清除上茬作物残留物,并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此规定有助于减少杂草种子萌发的同时避免破坏土壤结构,确保下茬作物正常生长。
4. 化学除草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如唑啉草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等,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同时要求作业期间注意天气状况,避开大风天以防药液飘移造成邻近作物损伤。这一条文强调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既保障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又保护了操作人员健康。
5. 监测与评估
每个生长季节至少开展两次田间调查,记录不同时间段内杂草密度变化情况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反馈。通过建立长期监测网络可以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6. 培训与推广
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需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活动,帮助农户掌握科学合理的杂草防控技巧。此举有利于促进新技术落地生根,增强农民应对复杂病虫害的能力。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才能实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