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果沙棘绿枝扦插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大果沙棘绿枝扦插育苗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uttings Propagation of 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eedlings i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493-2013大果沙棘绿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大果沙棘绿枝扦插育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大果沙棘绿枝扦插育苗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新疆地区大果沙棘的规模化繁殖。这一条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地域和植物种类,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基本框架。
二、术语和定义
1. 绿枝扦插:在植物生长季节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作为插穗进行扦插繁殖的方法。
2. 半木质化嫩枝:指正在木质化的枝条,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生根能力。
这些术语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不同操作者之间的沟通无障碍。
三、环境条件
1. 扦插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pH值以6.5-7.5为宜。
2. 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湿度保持在80%-90%。
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保证扦插成功的基础,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尤为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插穗的存活率。
四、插穗采集与处理
1. 插穗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前采集,长度一般为10-15厘米,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剪。
2. 剪取插穗时要避开病虫害部位,保留2-3个芽点。
3. 插穗基部可蘸取生根粉溶液,浓度为0.05%-0.1%,浸泡时间为5-10秒。
插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扦插的成功率,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如时间的选择、切口的形状以及是否含有病虫害等。
五、扦插方法
1. 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株距10-15厘米,行距20-30厘米。
2. 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3. 定期检查土壤湿度,必要时补充水分。
正确的扦插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插穗生根发芽,同时合理的密度安排也有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
六、管理措施
1. 在扦插后的第7天开始第一次喷雾,以后每隔3-5天喷一次,直至新梢长出。
2. 当新梢长至5厘米以上时,逐步减少喷雾次数,增加光照时间。
3. 生长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施用有机肥料。
良好的后期管理对于提高苗木质量和成活率至关重要,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和合理施肥方面。
七、苗木出圃
1. 苗木高度达到30厘米以上且茎粗达到0.3厘米以上时即可出圃。
2. 出圃前要进行全面检查,剔除不合格苗木。
3. 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不受损伤。
出圃阶段是对整个育苗过程的一个总结,只有符合标准的苗木才能进入市场,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八、附录
附录中提供了详细的记录表格模板,包括插穗采集记录表、扦插记录表、管理记录表和出圃记录表。这些表格有助于育苗单位系统地记录整个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便于日后查阅和改进。
综上所述,《DB65/T 3493-2013大果沙棘绿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从环境条件、插穗采集与处理、扦插方法、管理措施到苗木出圃等多个方面对大果沙棘绿枝扦插育苗做出了全面的规定,为新疆地区的沙棘种植业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