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西洋鲑(Salmo salar)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设施设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和苗种出池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大西洋鲑苗种的人工培育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tlantic Salmon Cultivation -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583-2013《大西洋鲑养殖技术规范》是四川省针对大西洋鲑养殖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对苗种部分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苗种来源:标准要求苗种应来自健康、无病害的亲鱼群体,且需经过检疫合格。这确保了苗种的健康状况,避免因疾病传播影响养殖效果。
2. 苗种规格:规定苗种体长应在5-7厘米之间,体重约为2-3克。这样的规格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便于管理。
3. 放养密度:建议每立方米水体放养苗种数量为500-800尾。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保证鱼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竞争压力和水质恶化问题。
4. 运输与暂养: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8摄氏度),并使用充氧设备维持水中溶解氧水平。到达目的地后,先将苗种放入网箱或池塘中暂养一段时间,使其适应新环境后再正式投放到养殖区。
5. 饲料投喂:初期投喂时可选用颗粒较小的人工配合饲料,随着苗种长大逐步更换成较大颗粒的产品。每次投喂量以不超过总重量的3%为宜,并根据实际摄食情况调整。
6. 日常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含量等是否符合要求;观察苗种活动状态,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做好防逃逸措施,防止意外损失。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苗种选择到初步养殖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关键点,有助于养殖户科学合理地开展大西洋鲑养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