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塘鳢商品鱼池塘生态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沙塘鳢商品鱼的池塘生态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Ecological Culture of Sandgoby Market 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896-2013《沙塘鳢商品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沙塘鳢的生态养殖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养殖环境要求
1. 水质条件:标准规定池塘水体应保持清新,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pH值在7.0至8.5之间。良好的水质是保证沙塘鳢健康生长的基础,过低的溶解氧会影响其呼吸作用,而极端的pH值则可能对其造成生理压力。
2. 底质管理:池塘底部需定期清理淤泥,避免过多沉积物导致水质恶化。建议每两年清塘一次,清除过多的有机质,减少病原菌滋生。
苗种选择与放养
3. 苗种质量:标准强调选用体质健壮、无病害、规格整齐的苗种。苗种规格一般控制在3cm左右,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并加快生长速度。
4.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面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通常每亩放养量为2000尾左右。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竞争加剧,影响个体发育;过低则会浪费资源。
饲料投喂
5. 饲料种类:以鲜活饵料为主,如小鱼小虾等天然饵料,同时辅以配合饲料。这种搭配既能满足沙塘鳢对营养的需求,又能降低饲养成本。
6. 投喂方法: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每次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5%-10%,具体视天气情况调整。
日常管理
7. 巡塘检查:每日早晚各巡查一次,观察水质变化及鱼类活动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增氧或换水。
8. 疾病防控: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定期消毒池塘,并做好疫苗注射工作。一旦出现病害,要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使用符合规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收获与运输
9. 适时收获:当沙塘鳢达到商品规格(一般体长达到15cm以上)时即可捕捞上市。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经济效益。
10. 运输保鲜: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宜温度,避免剧烈震动,采用充气袋等方式延长存活时间,确保产品新鲜度。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沙塘鳢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池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