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阴山丘陵区马铃薯高垄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阴山丘陵区采用高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马铃薯种植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Potato Ridge Drip Irrigation in Yinshan Hilly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53-2013《阴山丘陵区马铃薯高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阴山丘陵地区的农业技术规范。这项规程结合了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旨在通过高垄栽培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同时节约水资源。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阴山丘陵地区海拔800米至1600米范围内种植的马铃薯。这一范围的选择是基于该区域特有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年降水量300-450毫米之间,无霜期90-120天,冬季寒冷漫长等特点。这些条件决定了采用高垄滴灌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
二、品种选择
规程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且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例如,“克新1号”、“冀张薯8号”等均被推荐作为优良品种。这是因为早熟品种能够避开高温多雨季节带来的病虫害风险,而中早熟品种则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缩短生育周期,减少自然灾害影响。
三、播种前准备
在播种前需要做好土地平整工作,并按照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的标准施足基肥。此外还需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对于滴灌系统安装,则要求按照设计图纸准确铺设管道,保证每个滴头流量均匀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积水或者干旱现象。
四、高垄栽培技术要点
规程强调采用高垄栽培方式,垄宽70厘米左右,垄间距50厘米左右,垄高20-25厘米。这种布局有利于增强地表光照强度,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在垄顶开挖浅沟用于放置滴灌带,这样不仅便于灌溉也利于肥料随水流均匀分布到作物根部。
五、水肥管理措施
规程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方案:一是根据马铃薯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次数与量;二是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及膨大期分别追加氮磷钾比例适宜的复合肥料。具体而言,在苗期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到了块茎形成期则需加强钾肥供应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而在膨大期则要平衡各种元素比例,防止贪青晚熟。
六、病虫害防治
规程还特别提到要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建议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手段;化学药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另外,定期清理田间杂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有助于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总之,《阴山丘陵区马铃薯高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方针,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不仅可以显著提升马铃薯单产水平,还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