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蔬菜斑潜蝇类害虫无害化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斑潜蝇类害虫的无害化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Control of Leafminer Pests in Protected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蔬菜斑潜蝇类害虫无害化防治技术规程(DB65/T 3481-201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设施蔬菜斑潜蝇的无害化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中明确指出斑潜蝇是指危害蔬菜作物叶片的一种小型飞虫,其幼虫在叶片内取食叶肉,造成不规则的蛇形食痕,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
- 这一定义帮助从业者准确识别斑潜蝇,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2. 农业防治
- 在农业防治方面,标准强调合理轮作与间作,避免连作。例如,在番茄、辣椒等易受害作物种植区域,应与非寄主植物如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斑潜蝇的种群数量。
- 同时提倡使用抗病品种,通过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来降低虫害发生率。
3. 物理防治
- 物理防治措施包括设置黄色粘板诱杀成虫。根据标准建议,每亩设施大棚应放置约20-30块黄色粘板,悬挂高度略低于作物顶部,以提高诱捕效果。
- 此外,覆盖防虫网也是有效的物理防控手段之一,能够有效阻止斑潜蝇进入棚室。
4. 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使用天敌昆虫如姬小蜂、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控制斑潜蝇种群。这些天敌可以自然寄生于斑潜蝇幼虫体内,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 标准还提到可以通过释放赤眼蜂等方式增强生物多样性,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5. 化学防治
- 对于化学防治,标准特别强调安全用药原则,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
- 施药时间宜选在早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减少药剂挥发损失,同时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6. 监测预警
- 建立健全田间监测体系至关重要。标准要求定期检查作物叶片,记录斑潜蝇的发生动态。一旦发现虫害迹象,立即启动综合防控预案。
-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遥感技术和物联网设备辅助监测,可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7. 培训与宣传
- 最后,标准还提出加强技术人员及农户的专业知识培训,普及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提高全社会对无害化防治的认识和支持度。
以上内容基于DB65/T 3481-2013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