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结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黑土区耕地土壤肥力的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Black Soil Crop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776-2013 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评价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黑土地区耕地土壤肥力的科学评价。以下选取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标准中明确规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进行测定。此方法要求在特定温度下将土壤样品与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并加热,通过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来计算有机碳含量,再换算成有机质含量。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保水保肥性能。
土壤pH值的测定
土壤pH值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微生物活动。标准推荐使用玻璃电极法测定土壤pH值。具体操作时需将土壤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用电位计测量混合液的pH值。适宜的土壤pH范围一般为6.5至7.5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会影响某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
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标准指出,速效氮可采用碱解扩散法或蒸馏法测定;速效磷则多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而速效钾常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出土壤当前状态下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状况,从而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于促进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按照上述技术规范开展土壤肥力评价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