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农产品甘草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农产品甘草的生产。
Title: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 Glycyrrhiza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072-2011绿色农产品甘草生产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对甘草的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范围与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甘草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技术要求。其中明确指出,绿色食品甘草是指在符合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甘草产品。
二、产地选择
标准强调甘草种植地应远离工业区和交通主干道至少500米以上,土壤pH值6.5-8.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且近三年内未使用过剧毒、高残留农药。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甘草生长环境的纯净度,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三、栽培技术
1. 种子处理:播种前需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晾干即可播种。此方法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2.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均可,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这样能够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
3. 施肥管理: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每公顷施用量不超过30吨;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适量施加氮磷钾复合肥,但不得使用硝态氮肥。通过合理施肥,既能满足甘草生长需求,又可减少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潜在危害。
四、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在整个生育期内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作业,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及时清除杂草,防止其与甘草争夺养分水分。
2. 浇水灌溉:遵循“见干见湿”原则,在干旱季节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要避免积水现象发生。合理的水分供应有助于促进甘草根系发育。
3. 修剪整枝:当植株高度达到30厘米左右时开始打顶摘心,促使侧枝萌发;对于过密的枝条也要及时疏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五、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控措施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释放赤眼蜂寄生卵寄主昆虫等方式降低虫口密度。同时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六、采收加工
1. 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采挖最为适宜。
2. 加工工艺:将新鲜甘草根茎清洗干净后切成小段晒干或烘干,整个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成品应符合GB/T 19630《有机产品》的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DB22/T 1072-2011绿色农产品甘草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规范了甘草生产的全过程,不仅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为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