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桉树短周期人工林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选择、造林准备、苗木选择与处理、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主伐更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桉树短周期人工林的栽培和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桉树短周期人工林栽培技术规程》(DB45/T 894-2013)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桉树短周期人工林的栽培技术,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木材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栽培环境选择
标准指出,桉树短周期人工林应选择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种植。具体要求包括:土壤pH值应在5.0至7.0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地下水位距离地表至少1米以上。这些条件能够确保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供给充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种苗培育与定植
关于种苗培育,规定使用无性繁殖方式如扦插法来生产健康苗木。苗木高度需达到30厘米左右,并且根系完整才能用于定植。对于定植密度,建议行距为2米×3米或3米×3米,这样既能保证初期生长空间又有利于后期管理。
抚育管理措施
在抚育管理方面,强调了及时清除杂草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幼苗期,应每月进行一次除草作业。同时还要注意施肥工作,在第1年春季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作为基肥,在第2年开始每年追加一次肥料补充营养。此外还需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收获及更新造林
当树木达到预定年龄(通常为6-8年),即可开始收获砍伐。收获后应及时清理场地,将残枝落叶集中处理掉以防止火灾隐患。随后按照原有规划重新栽种新一批幼苗,形成良性循环的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对DB45/T 894-2013标准重要条文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其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最终采伐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关注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对于推动当地林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