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茶园水土保持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茶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ea Gard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35/T 1289-2012)是指导茶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标准第4.1条规定:茶园应选择坡度小于25°的地形,避免在陡坡、风口及易受洪水威胁的区域设置茶园。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减少因地形陡峭导致的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从而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同时,避开风口和洪涝区可以有效防止风害和水灾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二、防护林带建设
根据第5.2条,要求在茶园四周以及主要道路两侧建立防护林带,宽度不少于10米。防护林带不仅能够阻挡风沙侵袭,还能拦截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沙,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此外,合理配置乔木与灌木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被覆盖结构,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三、梯田化改造
对于坡度较大的茶园,标准建议实施梯田化改造(见第6.1条)。具体做法包括沿等高线修建水平梯田,并在梯壁上种植草本植物或铺设石块加固。这样做不仅可以减缓地表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量,而且有利于保持茶园土壤湿度,促进茶树健康生长。
四、灌溉系统设计
第7.3条强调了茶园灌溉设施的重要性。提倡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等方式进行精准灌溉,以节约水资源并避免传统漫灌方式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另外,在干旱季节还需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适时补充水分,确保茶树正常发育所需条件。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虽然该部分内容不在水土保持范畴内,但良好的茶园管理同样离不开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按照第8.2条的要求,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药剂,并结合物理诱捕等非化学手段来控制害虫数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又维护了茶园生态平衡。
六、监测评估体系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建立长期观测点制度(第9.1条),用于跟踪记录不同管理措施下茶园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这为后续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和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从选址规划到日常管理各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指引,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的特点。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执行,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