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修复的公路沥青路面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itu Hot Recycling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DB35/T 1279-2012)是一部专门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的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规程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例如第4.1.2条指出,“应对原路面的病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再生深度和范围”。这意味着在施工前必须准确掌握路面的具体状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其次,在再生设备的选择上,规程强调了设备性能的重要性。第5.1.3条规定,“就地热再生机应具备加热、铣刨、拌合及摊铺一体化功能,且加热温度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表明设备不仅要有完整的功能组合,而且操作过程中还需严格控制温度参数,以确保材料性能不受损。
再者,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规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6.2.4条提到,“再生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并及时检测其级配和沥青含量”。这一条文强调了实时监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保证再生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最后,关于施工后的养护管理,规程也给出了明确指导。第8.1.1条规定,“再生路段应在开放交通前完成必要的冷却处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此条款旨在保障交通安全,同时确保再生路面能够达到预期使用寿命。
以上是对DB35/T 1279-2012中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