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机动车维修场所职业卫生的基本要求、防护措施、管理要求及检测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机动车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in Motor Vehicle Maintenance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47-2013《机动车维修场所职业卫生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机动车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标准要求机动车维修场所应全面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对于这些危害因素,场所需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将结果记录存档。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后续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防护设施配置
根据标准,维修车间内必须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例如,在喷漆作业区域,应安装局部排风装置,确保有害气体能够及时排出。此外,还应对噪声源采取隔音或消声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听力健康。
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标准强调了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所有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员工都必须正确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耳塞、防护手套等。并且企业应当定期检查这些用品的状态,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培训教育制度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标准规定机动车维修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岗位操作规程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增强员工自我保护能力。
监督管理机制
最后,标准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由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各机动车维修场所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各项职业卫生措施。一旦发现不符合项,应及时整改直至达标为止。
以上就是对DB11/T 947-2013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