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采集设备的编码规则,包括编码结构、编码方法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采集设备编码设计、实施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vator Operation Safety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Part 3: Coding Rules for Data Acquisition Equip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6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48.3-2013《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采集设备编码规则》是一项地方标准,为电梯运行安全监测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采集设备的编码设计、实施和管理。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了其在特定区域内的适用性。
编码原则
1. 唯一性:每个采集设备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内必须是唯一的。这一原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因编码重复而导致的信息混淆。
2. 可扩展性:编码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新增设备的需求。这使得系统能够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而持续发展。
3. 简单性与易读性:编码结构应当简洁明了,便于人工识别和处理。简化后的编码不仅降低了出错率,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编码结构
标准规定了采集设备编码由若干部分组成,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类型标识、制造商代码、生产序列号等。每部分都有明确的定义和格式要求:
- 设备类型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采集设备,如视频监控设备、传感器等。
- 制造商代码:由指定机构分配给各个制造商的一个固定长度字符串,用来标识设备的来源。
- 生产序列号:由制造商自行生成,确保同一型号设备之间的唯一性。
编码生成方法
标准推荐采用自动编码生成工具来创建编码,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错误并提高效率。同时强调了在编码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安全措施,比如防止未授权访问和篡改。
检验与维护
为了保证编码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标准要求定期对已有的编码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新任何发生变化的信息。此外,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以便于长期保存和查询相关记录。
以上是对DB11/T 948.3-2013中几个关键点的深入分析。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构建起一个高效、可靠且符合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