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常见鱼病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鱼病的防治工作。
Title:Common Fis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Operation Proced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96-2013《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操作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鱼病预防措施
1. 水质管理
- 标准要求定期检测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例如,pH值应保持在7.0至8.5之间,溶解氧不得低于4mg/L。通过合理的换水频率(每周至少一次)和使用增氧设备来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2. 饲料管理
- 提倡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饲料,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过量投喂会导致残饵污染水质,诱发疾病。同时,建议添加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于饲料中,提高鱼体免疫力。
疾病诊断与治疗
3. 病原检测
-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需及时采集样本送检。标准指出,应从不同区域随机抽取样品,并且每个样本不少于20尾鱼。实验室检测可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病因。
4. 药物使用规范
- 使用任何药物前必须获得当地兽医部门批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如土霉素、氟苯尼考等,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施用,避免滥用造成抗药性问题。此外,在休药期内禁止上市销售。
养殖环境控制
5. 消毒制度
- 定期对池塘底部进行清理并彻底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漂白粉溶液泼洒以及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应用。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前后,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6. 隔离措施
- 当发现患病个体时,应当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同时加强对健康群体的关注,防止病情扩散。
以上内容概括了DB11/T 196-2013中关于鱼病防治的一些核心要点。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养殖者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鱼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