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粘结剂喷射(3DP)铸型(芯)用陶瓷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粘结剂喷射3D打印技术制作铸型(芯)所使用的陶瓷砂。
Title:Binder Jetting (3DP) Ceramic Sand for Casting Molds (Co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针对TCFA 0202046-2022《粘结剂喷射(3DP)铸型(芯)用陶瓷砂》标准,本文聚焦于新旧版本在“粒度分布”要求上的差异,深入解析其技术背景、变化原因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具指导性的参考。
原标准(假设为TCFA 0202046-2018)中对陶瓷砂的粒度分布规定较为宽泛,主要采用“通过率”的方式描述,如“95%以上通过200目筛”。这种表述虽然简洁,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容易导致不同厂家或用户对产品性能的理解不一致。
而2022版标准则对此进行了细化,明确提出了“粒度分级”和“粒径范围”的具体要求。例如,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用途的陶瓷砂应满足特定的粒径区间,如用于高精度铸型的陶瓷砂需控制在100-200目之间,而用于粗型的则可放宽至50-100目。这种调整不仅提升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也更符合3D打印工艺对材料性能的精准需求。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随着3DP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适应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通过率”指标已难以全面反映材料在打印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填充效果。通过引入粒度分级,可以更好地匹配不同打印设备和工艺参数,从而提升铸件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采购陶瓷砂时应严格对照标准中的粒径范围,避免因粒度不达标而导致打印失败或铸件缺陷;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粒度分布,确保其稳定性;最后,对于不同用途的铸型(如复杂结构或大型铸件),应根据标准推荐的粒径范围选择合适的材料,以达到最佳打印效果。
总之,TCFA 0202046-2022在粒度分布方面的改进,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3DP技术发展需求的深刻理解,也为行业提供了更为科学、实用的依据。企业在遵循标准的同时,还需结合自身工艺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要求,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