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湖裸鲤淡水池塘成鱼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成鱼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湖裸鲤淡水池塘成鱼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dult Fish Farming of naked carp in Qinghai Lake in Freshwater Po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海湖裸鲤(学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了规范其淡水池塘成鱼的养殖技术,《DB63/T 1177-2013 青海湖裸鲤淡水池塘成鱼养殖技术规范》应运而生。以下将对这一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池塘选择与准备
条文解读:
1. 池塘选址
池塘应选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区域,避免工业污染源附近。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裸鲤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
2. 池塘清整
在放养前需彻底清除杂草、淤泥,并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化学药物,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防止疾病传播。
二、苗种投放
条文解读:
1. 苗种来源
必须从合法的裸鲤繁育基地引进健康苗种,确保种质纯正且无病害。苗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养殖的成功率。
2. 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面积合理确定放养数量,一般每亩放养量不超过2000尾。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竞争加剧,影响生长速度及成活率。
三、饲养管理
条文解读:
1. 饲料投喂
应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天然饵料如浮游生物。每日分早晚两次投喂,投饲量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夏季可增加至体重的5%-8%,冬季减少至2%-3%。
2. 水质调控
定期检测水体pH值、溶解氧及氨氮含量,保持水质清新。必要时可通过换水、增氧机等方式改善水质状况。
四、病害防治
条文解读:
1. 预防为主
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定期对工具、设备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药物使用
若发生病害,应首选高效低毒的中草药制剂,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与剂量,防止残留超标。
五、收获与销售
条文解读:
1. 适时捕捞
成鱼达到商品规格后应及时捕捞上市,通常体长达到20厘米以上即可视为成熟个体。
2. 质量保证
收获后的裸鲤需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后再进入市场流通。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青海湖裸鲤淡水池塘成鱼养殖的整体水平,促进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对于保护地方特色物种资源、推动绿色生态养殖理念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