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otites)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特征、显微镜观察、实验室检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苜蓿籽蜂的检疫与鉴定工作,为防止其传播提供技术支持。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Bruchophagus otites in Lucerne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38-2013《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苜蓿籽蜂的检疫和鉴定工作。该标准适用于苜蓿籽蜂的现场检疫、实验室鉴定以及风险分析等环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明确规定了其适用范围,即适用于从国外进口或国内调运的苜蓿籽蜂及其相关产品的检疫与鉴定。这确保了在任何涉及苜蓿籽蜂流通的过程中都能遵循统一的标准。
检疫对象
标准列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检疫对象,包括苜蓿籽蜂的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以及可能携带的病原体或寄生生物。这对于全面掌握苜蓿籽蜂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检疫程序
1. 现场检疫:要求对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种子表面进行细致检查,观察是否有活虫存在。同时,还需采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2. 实验室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法确认昆虫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扩增来验证身份。此外,还需对样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危害因子。
鉴定依据
标准提供了详细的鉴定依据,包括但不限于昆虫解剖结构图谱、DNA序列数据库查询结果等。这些资料为准确判断提供了科学支持。
风险评估
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对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和社会经济损失作出初步估计,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散。
结论
综上所述,《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不仅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还强调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只有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才能有效控制苜蓿籽蜂的危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