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紫花苜蓿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lfalfa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493-2013《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规范》是由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主要用于指导紫花苜蓿在当地的规范化种植。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品种。这主要是因为紫花苜蓿需要在多种环境下生长良好,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整地与施肥:规定了土地应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并且要施足基肥。合理的肥料使用不仅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3. 播种时间与方法:推荐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播种方式以条播为主,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之间。这样的安排有助于种子均匀分布,便于后期管理。
4.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灌溉、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灌溉需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频率和量度;杂草应及时清除以免争夺养分;对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则需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控制。
5. 收获时机:当植株达到一定高度(通常为70-80厘米)时即可开始第一次收割,之后每隔30天左右可再割一次。这样既能保证牧草的质量,又能促进再生。
6. 留种区设置:为了保证种子纯度,在生产田块中需专门划出一部分作为留种区。此区域内的植株不得用于饲喂动物,而是用来收集优质种子用于下一轮种植。
以上是DB50/T 493-2013中较为关键的技术要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遵循这些标准能够有效提升紫花苜蓿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