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紫花苜蓿种苗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Purple Clover (Medicago sativ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492-2013紫花苜蓿种苗繁育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紫花苜蓿种苗繁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详细解读其核心内容。
一、品种选择
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具体要求包括: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6%,发芽率不低于85%。这一条文强调了种苗质量的重要性,确保种苗具备良好的生长潜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为后续繁育奠定基础。
二、整地与播种
标准指出,整地时需深耕细作,耕深应在25厘米以上,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播种时间宜选在春季或秋季,春播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播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此条文明确了整地深度、播种时间和方式等要素,有助于优化种植条件,提高出苗率。
三、田间管理
关于田间管理,标准要求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清洁。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1:1。灌溉要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这一条文突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合理施肥和灌溉,促进种苗健康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设置防虫网、释放天敌昆虫等。化学药剂使用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避免残留超标。此条文体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性。
五、收获与贮藏
标准规定当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且有1/3以上的植株开花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降至13%以下再入库贮存。贮存环境温度应控制在0-10℃,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之间。这一条文明确了收获时机和贮藏条件,有利于保证种苗品质。
综上所述,《DB50/T 492-2013紫花苜蓿种苗繁育技术规范》从品种选择到收获贮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繁育技术体系。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能够有效提升紫花苜蓿种苗的质量和产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