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兔舍建设、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措施及疫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粗毛型长毛兔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Coarse Hair Type Angora Rabb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783-2012《粗毛型长毛兔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粗毛型长毛兔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繁殖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首先在饲养环境方面,标准要求兔舍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并且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兔舍内温度应保持在5℃至25℃之间,湿度控制在60%左右。此外,兔舍还需配备有效的防鼠、防虫设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其次关于饲料营养,标准指出粗毛型长毛兔的日粮应由粗纤维、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其中,粗纤维含量不应低于15%,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并根据兔子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同时,饮水供应必须充足且清洁,确保兔子随时可以饮用到新鲜的水。
再者在繁殖管理上,标准建议种兔的选择应注重遗传性能优良,健康状况良好。母兔配种年龄一般为6-8个月,公兔则为8-10个月。母兔妊娠期约为31天,产仔后需注意保温保湿,避免仔兔受凉或感染。断奶时间为45-50日龄,断奶后要逐步过渡到成年兔的饲料。
最后在疫病防控方面,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兔舍进行消毒处理,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一旦发现患病兔子,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同时,饲养人员也应注意个人卫生,穿戴干净的工作服进入兔舍。
以上内容是对DB34/T 1783-2012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