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天麻菌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菌材制作、管理措施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天麻菌材的生产。
Title:Non-environment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 Tianma - Part 3: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ycelium Material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农产品天麻菌材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189.3-2011)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天麻菌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要求、栽培材料要求、菌材培养及栽培管理等内容。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环境条件要求方面,标准指出产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pH值为5.5-6.5的地块。这一要求确保了天麻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避免因土壤酸碱度不适或积水导致的生长障碍。
其次在栽培材料要求上,标准强调木材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阔叶树木材,直径控制在10-20厘米之间。同时,要求木屑、麸皮等辅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这些规定旨在保证栽培材料的质量,为天麻提供充足的养分来源。
关于菌材培养,标准明确了培养温度应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之间。培养过程中要定期翻堆通风,防止高温高湿引发杂菌污染。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参数,以确保菌丝健康生长。
在栽培管理环节,标准提出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调整,一般每平方米种植40-60穴。覆土厚度保持在10-15厘米,覆土后要及时浇透水并覆盖稻草保温保湿。此外,还应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以上是对DB22/T 1189.3-2011中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天麻种植的农户有所帮助。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天麻产量和品质,实现无公害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