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疫区划分与确认、防治措施及效果检查。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家蚕微粒子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kworm Microsporidi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856-2012《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家蚕微粒子病”这一术语,指由家蚕微粒子虫引起的传染病。了解这一定义有助于识别疾病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2. 预防措施:
- 种质资源管理:要求使用健康无病的种质资源,确保原种场和普通种场选址远离可能污染源至少3公里以上。
- 环境控制:强调蚕室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保持通风良好。
- 饲料处理:桑叶采集后应立即喂饲或妥善保存,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造成污染。
3. 诊断方法:
- 显微镜检查法:通过观察蚕体内的微粒子虫卵囊来判断是否感染。此方法简单快捷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 PCR检测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4. 治疗方案:
- 对于已发病的蚕群,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对整个群体进行药物干预。常用药物包括氟苯尼考等抗菌剂,配合支持疗法如补液、营养补充等。
5. 检疫制度: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凡是从外地引入的蚕种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认无病后方可投入使用。
6. 培训教育:加强对养蚕户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蚕知识,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
7. 记录档案:要求建立健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记录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种源信息、饲养管理情况、发病史等内容,便于追溯分析。
以上内容概括了DB42/T 856-2012的主要框架及其核心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