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龙”板栗早期丰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园地选择、苗木培育、定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燕龙”板栗的早期丰产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Yanlong\" Chest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503-2012 “燕龙”板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针对“燕龙”板栗品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效益。以下从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木选择与定植
标准要求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嫁接苗或实生苗,苗高应达到80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0.8厘米。定植时要确保根系完整且舒展,栽植深度以原土印为准,覆土后需踏实并浇足定根水。这一步骤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幼树的成活率和生长态势。选择优质苗木能够为后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而正确的定植方法则有助于苗木快速适应新环境,促进根系发育。
二、肥水管理
在施肥方面,强调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每年秋季施入有机肥作为基肥,每株不少于50公斤,并配合适量磷钾肥。春季萌芽前追施氮肥促进枝叶生长,开花坐果期增施磷钾肥提高结实率。灌溉上实行“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干旱季节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要保证充足供水。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树体营养水平,增强抗逆性,从而实现早结丰产的目标。
三、整形修剪
幼龄期采取自然开心形整枝方式,通过疏剪过密枝条、短截延长枝来构建良好骨架结构。进入结果期后继续调整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适当回缩衰老枝组,培养更新枝组。适时修剪不仅有利于维持树势平衡,还能改善光照分布,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促使更多养分集中供应到果实部位。
四、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炭疽病、干枯病以及红蜘蛛等主要病虫害制定了综合防控措施。提倡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方式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例如定期清除园内杂草落叶,减少越冬病源;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必要时喷洒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这样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程度,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采收与贮藏
规定当栗苞颜色由绿转黄且开始自然开裂时即可适时采收。采收后立即摊晾散热,并尽快脱粒入库。储藏期间保持低温干燥环境,温度控制在5℃左右,相对湿度60%-70%之间。严格执行采收标准和储藏条件能够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延长货架寿命,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解读涵盖了从苗木培育到最终收获储存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遵循这些技术要点将有助于种植者更好地掌握“燕龙”板栗早期丰产栽培的技术精髓,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