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产建设项目中雨水蓄渗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中的雨水蓄渗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inwater Storage and Infiltration Engineering in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576-2012 生产建设项目雨水蓄渗工程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12年发布实施。该规范对生产建设项目的雨水蓄渗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1 雨水蓄渗设施的选址要求
该条款指出,雨水蓄渗设施应选择地势较低且渗透性能良好的区域。在选址过程中需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下管线密集区。此规定旨在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因选址不当导致设施失效或引发次生灾害。
5.2.1 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原则
本条款强调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经济合理、便于维护的原则,并提出雨水口间距不宜大于40米。同时要求雨水管道坡度不小于0.003以保证水流畅通。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雨水收集效率,减少淤积堵塞现象的发生。
6.3.1 蓄水池防渗处理措施
针对蓄水池防渗问题,规范明确指出采用复合土工膜作为防渗材料时其厚度不应低于0.5毫米,并且接缝处需做热熔焊接处理。此外还要求设置不少于两道独立的排水系统以防溢流事故发生。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渗漏问题影响设施正常使用。
8.1.1 工程竣工验收条件
竣工验收前必须完成所有隐蔽工程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运行正常;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要求。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方可组织正式验收工作。这一步骤对于保障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为后续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9.2.1 日常维护管理要点
日常维护中需定期清理进水口杂物保持通畅;每月至少一次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及时修复损坏部位;每年雨季来临之前应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养确保处于良好状态。通过持续有效的维护可以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并维持最佳性能表现。
以上内容仅是对该规范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尚有许多其他重要条目值得深入探讨如不同地形条件下适用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希望读者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规范提供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实际操作实践当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