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原则、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措施及具体施药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玉米种植区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Two-spotted Cutworm (DB13/T 1547-201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547-2012《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二点委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二点委夜蛾:以幼虫危害玉米等作物地下茎部,造成植株倒伏或死亡的害虫。
解读:明确二点委夜蛾的种类及危害特点,有助于识别和防治。
二、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解读:强调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三、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实行玉米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
解读:通过改变种植结构,破坏二点委夜蛾的生活环境,降低虫源基数。
2. 清除田间杂草: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
解读:减少二点委夜蛾的寄主植物,降低虫口密度。
四、物理防治
1. 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解读:利用二点委夜蛾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五、化学防治
1. 药剂选择: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
2. 施药时间:在幼虫3龄期前施药。
3. 施药方法:采用喷雾或撒施毒土法。
解读:科学合理地选择药剂、掌握最佳施药时机和方法,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六、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昆虫:保护和利用瓢虫、蜘蛛等天敌。
解读: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以上内容为DB13/T 1547-2012的重要条款解读,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有效防控二点委夜蛾,保障玉米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