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原则、防治策略、监测与预报、防治措施及安全用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小麦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Insects and Weeds in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25-2012《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小麦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控病虫草害,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防治原则
该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小麦生长周期中,应首先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措施预防病虫草害的发生。当病虫草害达到一定危害程度时,再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这一原则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4.1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小麦病虫害早期防控的关键环节。标准指出,应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例如,使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腥黑穗病,而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则能有效防控地下害虫如蛴螬。此外,种子处理还应注意药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确保既能达到最佳防效又不损害种子活力。
5.1 病害防治
对于小麦锈病,标准建议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戊唑醇悬浮剂。这两种药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和持效期长的特点,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也很重要,比如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病原菌滋生条件。对于白粉病,则推荐使用醚菌酯悬浮剂,它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
6.1 虫害防治
针对蚜虫,标准提出在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立即施药。常用的药剂包括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啶虫脒水分散粒剂。这些药剂作用迅速,能够快速杀死蚜虫,防止其传播病毒。而对于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防治,该药剂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机制,适合用于麦蜘蛛的防治。
7.1 杂草防除
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标准推荐使用精喹禾灵乳油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这种药剂专一性强,只对禾本科杂草起效,不会伤害小麦植株。而对于阔叶杂草,则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它对多种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药害发生。
总结
DB11/T 925-2012《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范》为小麦病虫草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南。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在保证小麦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实现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