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芒果白粉病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芒果种植过程中白粉病的监测与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Mango Powdery Mildew - Part 2: Powdery Milde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芒果白粉病监测技术规程》(DB45/T 847.2-2012)是广西地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监测芒果白粉病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规程明确了监测的必要性。白粉病是芒果生产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规程强调了定期监测的重要性,要求在每年的3月至9月期间,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加强监测频率。
其次,关于监测点的选择,规程指出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果园作为监测点。这些果园需具备典型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模式,并且种植面积应在1公顷以上。同时,每个监测点至少设置5个观察样点,样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再者,规程详细规定了病害分级标准。根据病害发生程度,将白粉病分为五个等级:0级表示无病害;1级表示病害覆盖面积小于10%;2级为10%-30%;3级为31%-60%;4级为超过60%。这种分级方式便于直观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规程还提出了具体的监测方法。包括目测法、显微镜检查法等。目测法要求技术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叶片、枝干及果实表面的病斑情况;显微镜检查法则需要采集样本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最后,规程强调了信息记录与报告制度。要求每次监测后及时填写相关表格,内容涵盖日期、天气状况、病害等级等信息,并按季度汇总上报至当地农业部门。这样不仅有助于跟踪病害发展趋势,也为制定长期防控策略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综上所述,《芒果白粉病监测技术规程》(DB45/T 847.2-2012)从监测目的、选址原则、分级标准到具体操作流程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对于保障芒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