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林业生产中贮木场劳动定额的标准要求、计算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从事林业生产的贮木场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Title:DB22T 1717-2012 Labour Quota for Timber Depots in Forestry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717-2012 林业生产贮木场劳动定额》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林业生产中贮木场的劳动定额。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劳动定额的基本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劳动定额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定额的设定不仅要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还要考虑到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的可能性,确保既能反映当前技术水平又能促进未来的发展。
定额制定的方法
标准规定了多种方法来确定劳动定额,包括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和技术测定法等。其中,经验估工法依赖于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的经验判断;统计分析法则通过收集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技术测定法则是通过现场实测来获取准确的数据。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生产条件和可用资源。
不同作业类型的劳动定额
标准对不同的作业类型设定了具体的劳动定额。例如,在木材装卸作业中,对于不同规格和重量的木材,其搬运次数和时间都有明确规定。这有助于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运作,并且能够公平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劳动定额的调整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标准还提出了定期修订劳动定额的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劳动定额,以保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监督与检查
最后,标准强调了对劳动定额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性。这包括定期审查劳动定额的实际完成情况,以及评估定额是否仍然符合当前的生产条件。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劳动定额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以上是对《DB22/T 1717-2012 林业生产贮木场劳动定额》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