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操作方法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落叶松林中八齿小蠹的防治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ight-toothed Spruce Bark Beetle in Larch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22/T 1735-2012)是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落叶松八齿小蠹的防治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及其详细解读:
条款解读
# 1. 防治原则
原文: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解读:这一原则强调在实际操作中,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虫害的发生几率,并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避免单一手段可能导致的副作用或抗药性问题。
# 2. 检疫措施
原文:对调运木材及其制品实施严格检疫检查。
解读:由于八齿小蠹可以通过木材及其制品传播,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这包括对进出林区的所有木材及制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没有携带害虫或其卵、幼虫等,从而有效阻断虫害扩散途径。
# 3. 林分结构优化
原文:合理调整林分密度与树种配置,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解读:良好的林分结构可以增强森林自身的抵抗力。通过适当降低过密林分的密度,增加不同树种间的混交比例,能够创造不利于八齿小蠹繁殖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 4. 化学防治
原文: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喷雾作业。
解读:当虫害达到一定规模时,化学防治成为必要手段之一。但需注意选择毒性较低且效果显著的药剂,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施药任务,以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 5. 生物防治
原文: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花绒寄甲等控制害虫数量。
解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型的方法,它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捕食者或者寄生性天敌来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还促进了生态平衡的维持。
# 6.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
原文:定期巡查并记录林木受害情况,及时发布警报信息。
解读: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对于早期发现病虫害至关重要。通过持续性的现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掌握虫情动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以上内容概括了该标准中若干重要的规定及其背后的逻辑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