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椰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花椰菜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uliflow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436-2012花椰菜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花椰菜从产地环境到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的全过程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指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前茬作物不是十字花科植物的土地种植花椰菜。这主要是因为十字花科植物连作容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和土壤养分失衡。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这样的酸碱度有利于花椰菜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关于品种选择,推荐使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晒种和温汤浸种,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播种时间根据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春播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秋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在田间管理中,定植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标准建议每亩定植2500-3000株为宜。生长期需多次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营养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增强抗性和促进花球发育。水分管理要做到适时适量,特别是在花球形成期保持土壤湿润至关重要。
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常见的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蚜虫等。防治时要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采收时机也很关键,当花球充分长大、表面平整、颜色洁白时应及时采摘。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晚则可能造成花球松散或变黄。采收后应尽快分级包装并妥善贮运,确保产品新鲜度。
总之,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可以有效提升花椰菜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