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段木黑木耳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菌种选择与制备、段木准备、接种、培养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段木黑木耳的高产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Log-grown Black Fung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506-2012《段木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段木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技术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栽培环境要求
原文: 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海拔800米至1500米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0%,土壤pH值控制在5.5-6.5范围内。
解读: 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黑木耳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考虑。较高的海拔有助于降低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适宜的空气湿度能够保证菌丝体正常生长而不至于因干燥而枯萎;土壤酸碱度适中有利于黑木耳菌种的存活与繁殖。
2. 段木选择与处理
原文: 段木直径应在6cm-12cm之间,长度为40cm-50cm。使用前需将段木浸泡于清水中24小时以上,确保充分吸水膨胀。
解读: 段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黑木耳产量及品质。过细或过粗都会影响菌丝附着效果;合适的尺寸便于管理和运输。提前浸泡可以使段木内部结构更加疏松,增加通气性和吸水性,从而促进菌丝快速生长。
3. 接种方法
原文: 在段木两端分别打孔,孔径1.5cm,深度为段木直径的一半,间距10cm左右。每孔接种量约为0.5g干菌种,并用蜡封住孔口防止污染。
解读: 科学合理的接种方式对于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双端接种可以有效扩大接种面积,缩短培养周期;严格控制孔径大小和间距能避免菌种浪费同时保障均匀分布;蜡封则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4. 管理措施
原文: 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荫降温,冬季寒冷季节则需覆盖保温材料。
解读: 日常管理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定期巡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合理安排遮阳网或搭建简易大棚可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维持稳定的生长环境;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既能达到理想效果又不会对产品造成残留污染。
5. 收获标准
原文: 当耳片完全展开且颜色变为深褐色时即可采收,注意不要损伤基部组织。
解读: 准确把握最佳收获时机不仅关系到成品的质量,还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过早采摘会导致产量下降,而延迟则可能引起品质劣变甚至腐烂损失。因此,掌握好这个节点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DB51/T 1506-2012《段木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