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6号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特征特性、播期确定、制种技术要求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6号的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ed Production of Brassica napus Hybrid Rapeseed Qingza 6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6号制种技术规范》(DB63/T 1148-2012)是青海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6号的制种过程,确保种子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种子生产环境条件
标准中明确指出,制种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并要求隔离区不少于500米。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异花授粉导致的品种混杂,保证种子纯度。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植株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
2. 母本与父本的比例及播种期
母本与父本的比例建议为1:4至1:6之间,播种时间上则需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例如,在青海地区通常在4月中下旬播种母本,在5月初播种父本。合理的比例搭配可以有效提升授粉效率,而适宜的播种期能够充分利用光温资源,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等内容。标准要求每平方米留苗数控制在200-300株范围内,及时去除弱苗病苗,以保证群体结构合理。同时强调要施足基肥,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现象发生。
4. 开花期管理
开花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花期相遇情况,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如摇动植株或使用小型风机吹风等方法增加授粉机会。此外还应注意防治蚜虫等害虫侵害,以免影响授粉质量。
5. 收获与贮藏
当大部分角果呈现黄褐色时即可开始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时需调整好割台高度,防止损伤籽粒。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干燥至含水量低于8%,然后装入透气性好的编织袋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定期检查是否有霉变迹象。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款的深入分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技术规范,不仅可以提高青杂6号种子的质量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整个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