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镇(乡)、街道、村(社区)地图编制的基本要求、内容选取、表示方法、图面配置及成果形式。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镇(乡)、街道、村(社区)地图的编制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ilation of Town (Village), Street, Village (Community) Map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470-2012《镇(乡)、街道、村(社区)地图编制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地方标准,规定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地图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细节。以下对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地图内容要素
- 地图应包括行政区划界线、居民地、交通设施、水系、植被等基本要素。其中,行政区划界线需准确反映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确保无误。
- 居民地应标注名称和类型,如自然村、行政村或社区,并标明人口规模。
2. 比例尺选择
- 根据不同区域范围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一般而言,乡镇级地图宜采用1:10000至1:50000比例尺;村级地图则建议使用1:2000至1:10000比例尺。
- 比例尺的选择直接影响地图的信息密度与表达精度。
3. 符号与注记
- 各类地理要素应采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颜色体系。例如,道路以不同粗细线条区分等级,河流用蓝色实线表示。
- 注记字体大小需适中,保证阅读清晰度,同时避免文字重叠影响信息传递。
4. 数据来源与更新
- 编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必须来源于权威部门发布的最新资料,如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划文件等。
- 定期对地图内容进行更新维护,确保其时效性和准确性。
5. 地图整饰
- 地图四周需添加必要的整饰元素,如图名、图号、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信息。
- 图例部分应完整列出所有使用的符号及其含义,便于使用者理解。
6. 质量控制
- 在地图制作完成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核查边界准确性、要素完整性以及符号一致性等方面的问题。
-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直至达到标准要求为止。
以上是对DB50/T 470-2012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编制出高质量的地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