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带育苗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亲体选择与培育、受精与幼孢子附着、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带育苗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Kelp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265-2012《海带育苗技术规范》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海带育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规定,旨在提高海带育苗的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质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海带亲本的选择标准。亲本应具有良好的生长势、抗病性强且无明显病虫害。同时要求亲本藻体完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这一规定确保了种质资源的优良性,为后续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育苗设施
标准指出,育苗池应当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并配备完善的循环水系统。育苗池的面积和深度需根据实际生产规模合理设计,通常单个育苗池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深度控制在80厘米左右。此外,还强调了育苗池底部应保持平整光滑,以便于操作管理和防止藻苗受损。
三、育苗管理
在育苗期间,水质管理是关键环节之一。标准建议每立方米水中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pH值维持在7.8至8.5之间,盐度范围为25‰至35‰。定期更换新鲜海水可以有效避免有害物质积累,促进藻苗健康成长。另外,光照强度也是影响藻苗发育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白天自然光照即可满足需求,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人工光源。
四、病害防治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害问题,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需要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其次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清洁育苗池及工具设备;再次对于已经发生的病害,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如使用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等手段进行处理。
五、收获与运输
当藻苗达到一定规格后即可进行收获。标准建议采用手工采摘方式,尽量减少对藻苗造成物理伤害。收获后的藻苗应及时进行清洗并沥干水分,然后按照市场需求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低温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条件下导致品质下降。
以上是对DB35/T 1265-2012《海带育苗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所做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