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牧草品种比较试验的基本要求、试验设计、田间管理、观测与记录、数据分析及试验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牧草品种的比较试验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age Variety Comparison T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481-2012牧草品种比较试验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牧草新品种的区域适应性评价和筛选。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析。
一、试验设计部分
1. 试验地选择:要求试验地具有代表性,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地形平坦,灌溉条件良好。这是为了确保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牧草品种在实际栽培中的表现。
2. 试验小区设置:规定了小区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
二、田间管理部分
1. 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条播或撒播,播种深度为1-2厘米。合理的播种方式和深度有助于种子发芽出土,提高成活率。
2. 施肥管理:要求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科学施肥可以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促进其健壮生长。
三、调查记载部分
1. 生长性状观测:包括株高、分蘖数、叶片数等指标。这些性状直接反映了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是评价品种优劣的重要依据。
2. 产量构成因素测定:如单株干物质产量、单位面积鲜草产量等。通过产量数据可以直观判断品种的生产性能。
四、数据分析部分
1.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判断。这一步骤是科学评价品种特性的关键环节。
2. 综合评价指标:结合多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给出品种的最终评价结论。这样可以全面考量品种的整体表现。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核心内容的深入解读,希望对从事牧草育种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