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非偏振光法测定纸浆纤维粗度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类型纸浆纤维粗度的测定。
Title:Pulp - Determination of fiber coarseness (non-polarized light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21
国际标准分类号:8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039-2012 是一项关于纸浆纤维粗度测定的广东省地方标准,采用非偏振光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目测方法来测定纸浆纤维粗度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纸浆纤维粗度测定。
2. 术语和定义:
- 纤维粗度:指纸浆纤维横截面的最大宽度,单位为微米(μm)。这一定义明确了测量的目标是纤维的横向尺寸。
- 非偏振光法:利用普通光源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图像的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常规检测。
3. 仪器设备:
- 显微镜:需配备可调焦距及放大倍率的目镜和物镜,通常推荐使用10×或更高倍率的目镜与40×或60×的物镜组合。
- 载玻片与盖玻片:用于制备试样。
- 计数器:用于记录每个视野内的纤维数量。
4. 样品准备:
- 将一定量的纸浆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
- 取适量悬浮液滴于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并覆盖以干净的盖玻片。
- 确保纤维分布均匀且不重叠,以便准确测量。
5. 测定步骤:
- 在显微镜下调整至适当放大倍数,使纤维清晰可见。
- 随机选择多个不同位置进行观测,每个视野内至少计数50根纤维。
- 对每根纤维沿其最大宽度方向测量一次,并记录数据。
6. 结果计算:
- 记录所有测量值后,按公式计算平均纤维粗度。
- 公式示例:平均粗度 = Σ(单根纤维粗度)/总纤维数
7. 精密度与偏差控制:
- 同一样品重复测定两次,两次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
- 如果超出范围,则需要重新取样并再次测定。
8. 报告:
- 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样品名称、生产日期、测试条件、所用仪器型号、测定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等信息。
以上是对DB44/T 1039-2012标准中关键部分的重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