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螟皇赤眼蜂的生产、繁殖、释放及应用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利用螟皇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的相关生产和应用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anhuang Trichogram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395-2012 冥皇赤眼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冥皇赤眼蜂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其繁育、释放及田间管理等环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源选择:标准要求种源应来自健康无病虫害的寄主昆虫群体,并且需要经过至少两代以上的隔离饲养以确保遗传稳定性。这一步骤对于保证赤眼蜂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健康的种群能够提高繁殖成功率并增强对目标害虫的控制效果。
2. 饲养环境条件:规定了饲养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时间的具体参数。例如,温度需保持在25±2℃之间,相对湿度为70%-80%,并且每天要有一定时长的人工光源照射。这些条件模拟了自然界中最有利于赤眼蜂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升其存活率和繁殖能力。
3. 释放方法:明确了不同作物上释放赤眼蜂的最佳时期和数量。比如,在棉花田间每公顷建议释放10万头成蜂,在水稻田则可能需要更高密度的释放量。此外还强调了释放时应避免强风天气,并且最好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赤眼蜂活动的影响。
4. 田间监测与评估:提出了定期检查田间害虫种群变化情况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来判断防治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发现实际成效低于设定标准,则应及时调整后续措施如增加释放频率或者改变释放策略等。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65/T 3395-2012》不仅涵盖了从源头到应用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