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盆栽蝴蝶兰的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基质、上盆与换盆、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包装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盆栽蝴蝶兰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tted Phalaenop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99-2012《盆栽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蝴蝶兰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规程在选址与设施方面提出严格要求。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无污染的地方,温室需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并配备遮阳网和加温设备。这些措施确保了蝴蝶兰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条件,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其次,在品种选择上强调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质种苗。规程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同时要求种苗必须经过检疫合格才能投入生产。这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有效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
关于基质的选择,规程推荐使用珍珠岩、蛭石或树皮等材料混合配制而成的复合基质。这种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够满足蝴蝶兰根系生长的需求。此外,还规定了基质的pH值应在5.5至6.5之间,并定期检测以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
在栽培管理环节中,规程特别提到温度控制的重要性。白天温度保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则降至18℃至20℃。湿度方面,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70%到80%,可通过喷雾系统来调节。同时,还需注意光照强度的管理,夏季适当遮阴,冬季则需补充人工光源。
施肥方案也是规程关注的重点之一。建议采用平衡型复合肥料,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施用。在植株不同生长期调整氮磷钾的比例,比如营养生长期增加氮肥比例,而在开花期则减少氮肥用量而提高磷钾肥的比例。
最后,规程还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倡采取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以及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防治害虫,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对于已经发生的病害,要及时清除受害部位并消毒处理,防止蔓延扩散。
综上所述,《盆栽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蝴蝶兰的栽培流程,为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严格按照该规程执行,可以显著提升蝴蝶兰的栽培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