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500公斤/亩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高产栽培的生产与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Wheat at 500 kg per Mu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Inner Mong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小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规范和指导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地方标准《DB15/T 514-2012 河套灌区小麦500公斤亩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规程要求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适合河套灌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例如“永良4号”等品种以其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特点被广泛推荐。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确保种子质量,为后续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关于播种技术,规程指出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最佳播期,一般在9月上旬至中旬为宜。同时强调了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之间,并且每亩播种量保持在15-20公斤左右。合理的播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从而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施肥管理也是该规程的重点之一。规程建议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根据不同地块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配比氮磷钾肥料。具体而言,每公顷施用纯氮约225-3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150公斤以及氧化钾75-150公斤。此外还提倡增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并提升地力。
病虫害防治方面,规程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锈病、白粉病及蚜虫等病虫害,需要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即刻采取措施。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或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作业,同时注意轮作倒茬来减少病原菌积累。
最后,在收获阶段,规程提醒农户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收割,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收获造成产量损失。机械收获时要调整好割台高度,防止损伤穗头影响籽粒完整度。
综上所述,《DB15/T 514-2012》从品种选择到收获管理全过程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河套灌区小麦500公斤/亩以上的高产目标。这些技术要点不仅适用于专业种植户,也为普通农户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