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蜡蚧的检疫技术要求、监测方法、鉴定方法及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白蜡蚧的检疫、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Quarant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cale Insect (Ceroplastes japonic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蜡蚧是一种危害多种经济林木的重要害虫,其防治和检疫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至关重要。DB22/T 1587-2012《白蜡蚧检疫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对白蜡蚧的检疫程序、检测方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中指出,在进行白蜡蚧检疫时,样品采集应覆盖植株的主要部位,包括枝干、叶片及果实等。特别强调了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白蜡蚧活动频繁的时期进行重点检查。采集后需将样品妥善保存,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同时要求使用专用工具采集,防止样本污染。
显微镜检查方法
显微镜检查是确认白蜡蚧存在与否的重要手段。根据标准规定,首先需要制备玻片标本,具体步骤为:先用酒精棉擦拭样本表面去除杂质,然后用解剖针轻轻刮取虫体或卵囊,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甘油并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要仔细辨别白蜡蚧特有的形态特征,如雄成虫的翅脉结构、雌成虫的触角形态等。此外还提到当发现疑似病原体时,需进一步通过染色技术增强对比度以提高鉴定准确性。
检疫结果判定
关于检疫结果的判定,标准明确指出如果在被检样品中发现了活体白蜡蚧或者其残骸,则该批次货物视为不合格。同时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其他有害生物也必须记录备案,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散。另外,为了确保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要求所有操作过程均需有详细记录,并由两名以上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防治建议
除了上述技术细节外,标准还给出了若干防治建议。比如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白蜡蚧种群数量;推广抗病品种种植,减少受害几率;定期修剪受害枝条,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轻白蜡蚧的危害程度,也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白蜡蚧检疫技术规范》DB22/T 1587-2012为有效开展白蜡蚧检疫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导,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维护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