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有核珍珠养殖的场地选择、水域环境条件、母贝培育、插核技术和养殖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淡水有核珍珠的养殖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reshwater Nucleated Pearl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规范》(DB44/T 1020-2012)是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淡水有核珍珠的养殖过程,提高珍珠质量和产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淡水珍珠蚌有核养殖的全过程管理。这表明无论是从育珠蚌的选择、植入手术到后期管理都需遵循此标准。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有核珍珠”被定义为通过人工方法在珍珠蚌体内植入珠核后形成的珍珠。这一定义强调了人工干预的重要性以及珠核的存在是区分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关键特征之一。
接着,在“育珠蚌选择”章节中要求所选育珠蚌应健康无病害、生长良好且年龄适宜。具体来说,成年珍珠蚌体长需达到10厘米以上,并且要求蚌壳完整、色泽正常。此外还提到雌性个体优于雄性个体作为育珠对象,因为其生殖腺发达程度较高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及珍珠品质。
再者,在“植入珠核”环节中详细规定了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包括使用专用工具小心剥离珍珠蚌内脏团表面覆盖物直至露出外套膜;然后根据珍珠蚌大小确定合适的珠核尺寸(一般直径为3毫米至8毫米不等),并将其准确放置于外套膜下方特定位置处;最后缝合切口确保愈合良好等步骤。同时强调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风险。
另外,在“日常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诸多具体措施。比如定期检查水质条件如溶解氧含量、pH值等是否符合要求;合理投喂饵料保证营养供给;及时清除死亡或患病个体防止疾病传播等等。这些细节对于维持整个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和促进珍珠生长至关重要。
最后,在“收获与加工”阶段则给出了关于何时采收以及后续处理的相关指导建议。通常情况下珍珠形成需要经过至少一年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此期间还需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便适时调整管理策略。一旦决定采收,则需采用正确的方法取出珍珠并妥善保存以待进一步加工利用。
综上所述,《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规范》(DB44/T 1020-2012)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为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