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楠竹(毛竹)商品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伐与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楠竹(毛竹)商品材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roduction Regulations for Phyllostachys Edulis Tim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463-2012《楠竹(毛竹)商品材生产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楠竹(毛竹)商品材从立地条件到采伐的全过程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立地条件选择
标准指出,楠竹林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下、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区域种植。这是因为这些条件能够确保竹子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土壤条件的要求特别强调了pH值应在5.5至7.0之间,以满足竹子对酸性或微碱性环境的需求。
种苗培育
种苗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后续林分的质量。标准建议使用1年生以上的健康种苗,并且要求种苗高度不低于1米,直径不小于1.5厘米。此外,还强调了种苗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湿润,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种苗损伤率。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根据标准,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施肥,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新笋出土后。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灌溉方面,在干旱季节需保证每周浇水一次,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更要注意保湿。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生物方法控制,如引入天敌昆虫等,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采伐技术
关于采伐时间,标准明确规定应在冬季休眠期进行,即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期间。此时采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并有利于下一轮竹笋的正常发芽生长。同时,采伐时还需注意保留一定数量的老竹作为母竹,通常每亩保留不少于10株,以便维持竹林结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能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楠竹(毛竹)商品材生产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植到收获整个流程的技术要点,还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这为规范四川地区楠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