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部干旱带马铃薯种薯旱作节水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种薯旱作节水生产。
Title:Potato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under Dryland and Water-saving Conditions in the Central Arid Zone of Ningx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783-2012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方标准,规定了中部干旱带马铃薯种薯旱作节水生产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指出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质脱毒种薯。例如宁薯系列、青薯系列等品种。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在干旱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二、整地与施肥
要求深耕细耙,施足基肥。具体来说,每公顷需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0千克以上,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这样做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三、播种
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终霜前。采用垄作方式,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播深8-10厘米。这样的种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
四、田间管理
1. 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
2. 定期中耕除草,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
3. 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灌溉,避免积水造成烂薯现象。
4. 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五、收获
当大部分茎叶枯黄时即可收获。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以利薯块成熟和储存。同时要注意轻挖轻放,防止机械损伤影响商品价值。
六、储藏
将收获后的种薯置于通风干燥处自然晾晒几天后再入库。库内温度控制在1-3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规范,可以在中部干旱地区实现马铃薯种薯的高效节水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