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壳贝类微生物净化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净化设施、净化工艺、质量控制及标识、记录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双壳贝类(如牡蛎、蛤、 clam等)的微生物净化处理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icrobial Purification of Bivalve Mollusc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093-2012《双壳贝类微生物净化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双壳贝类在微生物净化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操作步骤和管理措施。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以海水为介质的双壳贝类(如牡蛎、蛤蜊等)的微生物净化处理。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仅限于采用海水作为净化介质的情况。
二、术语和定义
1. 微生物净化:指通过控制水体环境条件,使双壳贝类体内的致病菌数量达到安全食用水平的过程。
2. 水质标准:规定了用于净化的海水需满足特定的物理化学指标,例如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等。
三、基本要求
1. 净化设施应具备完善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及监控设备,确保整个净化过程可追溯。
2. 净化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并定期检测水质。
3. 净化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水流速度和水交换量,避免贝类因缺氧而死亡。
四、操作步骤
1. 前处理:将采集来的双壳贝类清洗干净,去除表面附着物。
2. 静置:让贝类在净化池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其排出体内废物。
3. 微生物净化:调整净化池内的水质参数至适宜范围,持续一定时间。
4. 后处理:完成净化后再次清洗贝类,并进行质量检验。
五、管理措施
1. 定期维护净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记录每次净化过程的数据,包括时间、温度、盐度等信息。
3.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检验与验收
1. 在净化前后分别取样送检,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群数、沙门氏菌等。
2. 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则需重新进行净化直至达标为止。
以上内容是对DB37/T 2093-2012中关键部分的深度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