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内贝类养殖区的安全分类原则、分类方法、监测与评价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贝类养殖区的安全分类及管理。
Title:Safety Classific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hellfish Culture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069-2012《贝类养殖区安全分类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于2012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对贝类养殖区的安全分类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保障贝类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利用海水从事贝类养殖的区域划分和安全管理。重点针对牡蛎、蛤蜊等常见经济贝类养殖区,明确了分类依据和管理要求。
安全分类原则
标准提出以环境质量、病害风险和生产管理水平三个维度作为分类基础。其中环境质量包括水质、底质和周围污染源状况;病害风险涉及历史疫病发生情况及防控能力;生产管理则考量养殖者的资质和技术水平。
分类等级与要求
根据上述原则,贝类养殖区被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安全等级。一级区要求最高,需满足所有强制性指标;三级区相对宽松但仍须符合基本安全条件。
# 一级区关键要求:
- 水质监测:pH值应在7.8~8.6之间,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mg/L。
- 病害控制:近五年内无重大疫情记录,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巡查。
- 生产档案:建立完整可追溯体系,包括苗种来源、投喂记录等信息。
# 二级区补充说明:
允许存在轻微超标现象但不得超过限值的10%,且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面检测。
# 三级区最低标准:
仅允许在特定季节或条件下短期养殖,并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监测频率与方法
对于不同级别的养殖区,监测频率有所差异。一级区每季度一次,二级区每半年一次,三级区每年一次。监测项目涵盖重金属含量(如铅、镉)、有机污染物以及微生物指标等。
应急预案制定
标准强调各养殖主体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及人员培训计划等内容。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相应程序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贝类养殖区安全分类规范》不仅关注了贝类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还从源头上加强了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有效监管,有助于提高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贝类产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