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村人居林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种植技术、养护管理及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乡村人居林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067-2012《乡村人居林建设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乡村地区开展人居环境绿化工作。以下为规程中的关键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4.1.1 林地选择
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且无污染的土地作为造林地。这一条强调了土壤条件对树木生长的重要性,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植物根系发育,提高成活率。
5.1.2 树种选择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适当搭配速生与长寿树种。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态系统;而速生树种可快速改善景观效果,长寿树种则保证长期稳定绿化效果。
6.2.3 苗木规格
苗木高度一般不低于80cm,胸径不少于1cm,根系完整。此规定确保了苗木具有足够的生长潜力和抗逆性,在栽植后能迅速恢复生机并正常生长。
7.1.4 栽植密度
根据不同树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例如,落叶乔木株行距可设置为4m×5m或5m×6m;针叶常绿树种则宜采用3m×4m或4m×5m的株行距。合理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的竞争。
8.2.1 抚育管理
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定期清理杂草可以减少水分养分竞争;适时追施肥料有助于增强树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是维持健康森林的关键环节。
9.1.3 维护年限
乡村人居林至少需要连续维护五年以上。初期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幼苗的成长情况,通过持续有效的管理措施帮助其顺利度过敏感期,逐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
以上内容摘自DB37/T 2067-2012标准,旨在为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绿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